“我只是想盡己所能,幫助孩子們走出大山。”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訴說著許宗軍與學生之間的師生情誼。他是土生土長的果洛人,自2000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在家鄉(xiāng)的教師崗位上默默耕耘了20多年。
一條條柏油馬路,蜿蜒盤旋通向高原;一棟棟藏式新房,裝點美麗鄉(xiāng)村……在海拔35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智青松多鎮(zhèn)寄宿制中心小學,嶄新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拔地而起,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格外耀眼。眼前這所高原小學的喜人變化,與校長許宗軍密不可分。
身著白襯衫、牛仔褲,45歲的許宗軍坐在教室里,娓娓道出自己從教的經歷?!斑^去學校條件非常簡陋,這些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教學條件逐年得到改善。如今的教室溫暖寬敞,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一應俱全,看著孩子們視野更加開闊、學校越來越有活力,我自己對高原的基礎教育事業(yè)更加充滿信心?!?/span>
在雪域高原,許宗軍的到來為牧區(qū)孩子們帶來了無限希望。
過去,學校除了兩棟平房外,四處一片荒蕪。于是,許宗軍和同事們約定:每到春天大家一起在學校四周植樹造林、移植草坪,給校園添綠,攜手打造美麗綠色校園。目前,學校綠化面積已占到了校園總面積的40%,在全州都名列前茅。走在校園里,各種品類的樹木、草坪綠意盎然,校園環(huán)境干凈整潔,令各族師生十分舒心。
有了熱心教育事業(yè)的許宗軍,不僅學校的面貌大變樣,各族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
智青松多鎮(zhèn)地處青藏高原東部,草場資源豐富,以牧業(yè)為主。鎮(zhèn)中心小學的學生多為當?shù)啬撩褡优?,說起草原和牛羊,他們并不陌生,但提到蔬菜種植,對大家而言可是件新鮮事。
中心小學校園里有一片荒草叢生的沙土地,許宗軍琢磨著要將其開辟成蔬菜地,既可以作為學生的實踐課堂,種出來的菜還能供全校師生食用。為此,他多方奔走,最終得以改建了蔬菜大棚。這兩年,學生和老師一起種蔬菜,在親身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各族師生的情誼更加深厚。
“作為校長,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在校園里快樂成長,更加懂得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痹S宗軍如是說。
這些年來,許宗軍把學校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資源用活用足,以每周的升旗儀式為契機,在全校師生中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在校園里增設主題教育展板,鼓勵、引導各個班級開展主題班隊會。各族師生一起布置節(jié)日展板和校園文化墻,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發(fā)自內心地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的中秋節(jié),我和同學們一起做了主題宣傳板報,孩子們品嘗到了美味的月餅,真正體驗到了‘月圓人團圓’的中華文化魅力。”策劃主題班會活動的老師公者深有感觸地說。
為人師表,以身立教。這些年,許宗軍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默默耕耘,勇挑重擔、不斷創(chuàng)新,贏得了各族師生的認可。
“學生工作很具體、很細微,每次在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只要想想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我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自己要再努力為他們做點什么!”許宗軍說。在青海全省開展控輟保學工作期間,許宗軍走訪學生仁青家時了解到,這個孩子從小失去父親,家庭十分困難。他當即聯(lián)系鎮(zhèn)政府和縣教育局,希望有關方面能對孩子家庭開展精準扶貧,并號召學校老師對仁青進行了捐款和學習輔導。最終,幫助仁青順利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全部學業(yè)。
“許校長在辦公室待不住,他必須要看到教師有沒有好好上課,學生有沒有認真聽講,食堂的伙食營養(yǎng)跟不跟得上,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有沒有做到位……”與許宗軍共事多年,老師吉科言語中對這位老校長滿是敬佩。
把一片赤誠獻給了高原教育事業(yè),許宗軍也感受著桃李滿天下的幸福。中國好人、青海省五四青年獎章、果洛州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黨員、果洛州優(yōu)秀校長……諸多榮譽之外更讓許宗軍感到欣慰的是,從學校畢業(yè)的孩子們都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走出高原見識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許校長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播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種子,并讓這顆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比缃?,對高原教育事業(yè)充滿熱愛和激情的許宗軍仍在默默堅守著、奉獻著,踏踏實實扎根牧區(qū),始終不負各族群眾和學生們的信任!
文:王湘琳
來源:《中國民族》2022年3月青海增刊
責編:牛志男 流程制作:王怡凡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