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國,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的重要節(jié)點。波詭云譎的國際環(huán)境和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國內形勢,既蘊涵著發(fā)展的無限潛力,也面臨著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專章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戰(zhàn)略部署,要求從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審視國家安全問題,統(tǒng)籌好不同領域、不同性質的安全工作,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
在國家安全的諸多領域中,民族領域占據重要位置,民族問題涉及政治安全、國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等方方面面。民族領域是反分裂斗爭的前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的重要性、艱巨性、緊迫性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應對和消除各種風險隱患,就可能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有效的民族領域風險隱患防范化解機制,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充分認識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的重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處于新的歷史階段,中華民族整體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取得明顯成效,民族地區(qū)保持了持續(xù)和全面穩(wěn)定,中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發(fā),凝聚力、向心力極大增強,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越走越寬,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呈現新氣象,加快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處于歷史上最好機遇期。但面對世界百年變局,以及地緣政治新動向帶來的新挑戰(zhàn),影響我國統(tǒng)一和安全的種種風險也絕不容忽視。
從外部環(huán)境看,首先,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俄烏、巴以沖突等帶來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等格局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大動蕩、大變革、大調整期,日趨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必然“投射”到我國民族領域,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所謂“民族問題”對我國遏制打壓變本加厲。其次,當前“三股勢力”境外有種子、境內有土壤、網上有市場問題依然存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qū)深受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的疊加影響,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民族領域發(fā)生“黑天鵝”“灰犀?!笔录母怕试龃蟆M瑫r,我國還面臨著國際上民粹主義、泛民族主義思潮倒灌干擾和周邊地區(qū)安全局勢深刻變化帶來的輸入性風險,等等。
從國內環(huán)境看,首先,民族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加上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增多,經濟問題有可能變成影響民族地區(qū)穩(wěn)定和民族關系的重要因素。其次,各民族大融居大流動趨勢不斷增強,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以及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發(fā)生碰撞摩擦在所難免,各族群眾因思想觀念、經濟利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產生的矛盾糾紛還時有發(fā)生。民族領域意識形態(tài)斗爭仍然尖銳復雜,互聯網上涉民族因素網絡輿情多發(fā)頻發(fā)。第三,從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來看,一些治理觀念、舉措還沒有及時有效兼顧“管腦子”和“管肚子”轉變,在調整完善差別化區(qū)域支持政策過程中,還有可能出現因落實偏差、執(zhí)行不到位或者亂作為而導致的不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各種風險隱患。
“居安而念危,則終不危;操治而慮亂,則終不亂?!蔽覀円浞终J識到,我國民族領域風險隱患來自多個方面,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政治與經濟、文化與心理等相互交織,且各自背景復雜、訴求眾多,具有風險隱患“綜合體”特征。民族領域風險隱患如果處理不好,不僅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還會威脅國家統(tǒng)一和安全,甚至可能遲滯甚至中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注重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常態(tài)化機制建設
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是一項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工程,需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法治思維,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常態(tài)化風險防控制度體系,確保這套體系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相適應,以提升對民族領域風險隱患的預警、識別、評估和應對能力。
建立健全風險防控協同機制。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為此,應建立明確的牽頭部門和相關部門的責任分工機制,確保各部門共同參與、協同配合,形成一張密切配合、有效運轉的協同網絡。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協作方式,實現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協同行動。要強化橫向和縱向聯動,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此外,還應加強與社會組織、專家學者等的合作,充分發(fā)揮各方優(yōu)勢,提升整體防范能力。
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監(jiān)測機制。風險預警監(jiān)測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的重要手段。要堅持線上監(jiān)測和線下排查有機結合,定期開展民族領域風險隱患掃描,及時發(fā)現風險因素和苗頭性問題,及時準確地掌握民族領域的動態(tài)變化和潛在風險。在建立預警監(jiān)測機制時,還應借助現代技術手段,注重發(fā)揮網絡平臺和大數據手段作用,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預警的準確性和敏感性,以應對復雜多變的風險形勢。建立多層次的預警機制,形成快速響應和信息傳遞的體系,確保及時預警和快速反應。
建立健全風險會商研判機制。風險會商研判是對風險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的過程,也是對風險事件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多方參與、多角度分析和研判,形成全面、科學的風險評估和處置方案。要定期組織專題性、綜合性的會商,集結各方專家和決策者的智慧,共同研判風險的本質、來源和趨勢,全面把握風險的演變規(guī)律和特點。
建立健全風險防控責任機制。建立健全風險防控責任機制是保障風險防范工作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各相關部門應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分層分級落實責任,完善職責分明、責任到人、高效有力的責任體系。通過建立健全風險防控責任機制,確保各級各部門在民族領域風險防范隱患化解工作中履職盡責,協同有力。
通過常態(tài)化機制建設,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統(tǒng)籌資源配置和協同作戰(zhàn)、保障決策科學有效、強化責任擔當,不斷提高風險防控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水平。
提高防范化解風險隱患的能力和水平
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要把確保政治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統(tǒng)籌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網絡安全、生態(tài)安全等工作,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堅決守住不發(fā)生區(qū)域性、系統(tǒng)性風險的底線。
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推出立足中國歷史、解讀中國實踐、回答中國問題的原創(chuàng)性理論成果。要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加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要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要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圍堵,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要正確區(qū)分政治原則、思想認識、學術觀點,積極穩(wěn)妥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想觀點,嚴密防范宗教極端思想傳播滲透,持續(xù)肅清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思想流毒。
讓互聯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ヂ摼W的迅猛發(fā)展,深刻改變著輿論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交流交融交鋒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要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準確把握涉民族因素網絡輿情生成和演化特點,健全涉民族因素網絡輿情聯合引導管控機制,加強涉民族因素網絡輿情監(jiān)測和分析,嚴厲打擊利用網絡挑撥民族關系、煽動民族歧視和仇恨、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要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傳播民族團結進步正能量,使互聯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
妥善開展風險處置。要堅持依法處置,不斷提高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決策依法、辦事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注重系統(tǒng)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系統(tǒng),系統(tǒng)建構民族事務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要提高應急響應能力,包括組織危機管理演練、培訓相關人員的危機處理技能等,并制定清晰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各級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建立起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確保信息共享、指揮協調和資源調配的高效運作。
提高領導干部的本領。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領導干部在風險防范和化解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的決策和行動對于整體工作的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領導干部要有風險意識,深刻理解防范民族領域風險隱患對維護國家統(tǒng)一安全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包括風險評估、危機處理、輿情應對等方面。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要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完整準確全面把握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覺用這一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總之,我們要積極應對復雜局勢、深刻變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強基固本的良方,切實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礴偉力。
【作者李俊清為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李寅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面提高邊疆民族地區(qū)公共安全保障研究”(21ZDA116)、國家民委民族研究項目“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研究”(項目編號:2023-GMI-127)階段性成果】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3年第11期
文:李俊清 李寅
責編: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寧(見習)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