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麻豆,人妖av在线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高清图片+无码,日本a级成人在线,姐妹新娘在线观看,99亚洲精品自拍av成人软件,放荡的艳妇性史,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

您現(xiàn)在所在位置:首頁 > 道中華
不能忘卻的記憶
發(fā)布日期:2024-09-18

      如果說“9.18”宛如痛感神經元,警示著一個民族被侵略的記憶,那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留給白山黑水的東北抗聯(lián)精神,則昭示了中華民族在面對亡國滅種時所迸發(fā)出的血性和精神!

      無數(shù)與抗聯(lián)英雄一起抗爭、一同戰(zhàn)斗的東北民眾,以他們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英雄壯舉,詮釋著這民族血性最真實的底蘊。

image.png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1“9.18”禁食

      今天牡丹江市東長安街32號所處的位置,是85年前德惠牙院的舊址。

image.png

▲1931年的牡丹江舊市街(現(xiàn)稱長安街)

      德惠牙院還擁有一個照像館和一家大車店,在當年,算得上是舊市街比較大的商號。

      1939年9月初的一天,一隊日本憲兵沖進德惠牙院,用槍托砸倒火龍柜,從里面取出六把三八盒子槍。平日里文質彬彬、好善樂施的牙院老板吳紹先,被日本憲兵帶走了。

      他有孕在身的妻子四處托人,尋找丈夫的下落。吳紹先沒有給家人留下一句話,甚至,家里人也不知道他的確切身份。

      那年9月18日,他的妻子在鐵嶺河日本人的監(jiān)獄里,見到了丈夫的尸骨。

      那是被日本鬼子的軍犬吃剩下的幾塊人體大骨頭!

      他的妻子,用一領炕席,把他的頭骨、脊骨、大腿骨,葬在鐵嶺河東山上。

      那一天,他的家人一整天都沒有吃飯。從那一年的“9.18”開始,他的妻子為家族留下家規(guī):“9.18”這天禁食。

      1931年“9.18”,日本人侵占了東北;1939年“9.18”,吳紹先遇難。

      吳家子孫以“9.18”禁食,記住國恨,記住家仇。

image.png

▲解放后,吳紹先長子在德惠牙院原址開的德圣牙院

      吳家后人被這條家規(guī)所困,一直探究:爺爺?shù)降资歉墒裁吹模渴枪伯a黨員,是抗聯(lián)戰(zhàn)士,還是無辜的受害者?

image.png

▲來自日本特高科當年偵辦抗聯(lián)交通站的檔案日文原稿

      吳紹先的孫子吳凡祥是一位機關干部、業(yè)余作家,他歷經很多年,走了許多地方,最后在沈陽檔案館記載抗聯(lián)的檔案中,查到一小段文字:牡丹江柴市街德惠牙院、照相館老板吳紹先,自發(fā)為抗聯(lián)轉運槍支、情報、藥品、做證件,1939年9月被日本憲兵殺害于牡丹江市鐵嶺河監(jiān)獄。

      雖然沒有找到吳紹先在黨的紙質資料,但吳紹先當年是抗聯(lián)組織中的一員,并在情報與秘密交通工作中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以自己的牙院、照相館為掩護,托起了抗聯(lián)在牡丹江的一個秘密聯(lián)絡點。

      85年前,他自發(fā)抗日,大義無悔,與抗聯(lián)英雄在這里戰(zhàn)斗、潛伏,乃至失蹤、犧牲……

      85年后,他的孫子重孫子輩堅守家規(guī)沒有變:一是每到“9.18”,全家禁食一日;二是每一輩都要有一位子嗣開牙院。

image.png

▲圖中為吳紹先的長孫吳凡福

      即使再過85年,我們依然相信,許許多多像吳紹先這樣充滿民族血性的抗聯(lián)故事,仍會熠熠生輝,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前行的路標。


02“墻縫”伏擊戰(zhàn)中的獵人

      1932年3月1日,日本人建立了所謂的“滿洲國”。3月19日,日軍天野第十五旅團一部在從敦化東侵途中,在鏡泊湖地區(qū)遭受了“墻縫”伏擊戰(zhàn)。

      鏡泊湖地區(qū)火山噴發(fā)留下六里多的懸崖岸線,對面是北山嶺,形成了一面臨湖兩面高中間低而狹長的“墻縫”地帶。

image.png

▲“墻縫”戰(zhàn)場遺址。(圖片來源:光明網)

      “墻縫”地帶是日軍東侵的必經之路,也是共產黨員李延祿(新中國成立后曾任黑龍江省副省長)和王德林統(tǒng)領的中國國民救國軍預設的伏擊地,此前他們已經疏散了附近的村民。

      他們派暗哨一直盯著這支日軍,對日軍的規(guī)模、輜重、武器配備一清二楚,也準備了足夠的伏擊隊伍。

      唯一不能保證的就是讓日軍進入預設的伏擊圈。

      關鍵時刻,一位滿族獵人挺身而出。他叫陳文起,從小習武,俠肝義膽,性情豪爽,擅長用槍,是聲名遠播的“炮手”,也是李延祿的朋友。

      當他得知李延祿要打鬼子但缺一個“向導”時,便自愿承擔了引敵入圍這個“一去不回”的任務。

      在伏擊戰(zhàn)的前兩天,他把妻子、兒女分別送到外地躲藏,然后,等在日軍的必經之路上,裝作農戶,把自己“送給”日本人當向導,把日軍帶入了預設的伏擊圈……

      “墻縫”伏擊戰(zhàn)與火燒“松乙溝”戰(zhàn)斗、“關家小鋪”戰(zhàn)斗,統(tǒng)稱鏡泊湖連環(huán)戰(zhàn),已成為東北民眾自發(fā)抗日、重創(chuàng)日寇的典型戰(zhàn)斗。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qū)組織、領導人民武裝抗日的第一大捷!

image.png

▲陳文起英勇就義。圖片來自李延祿回憶錄

      伏擊戰(zhàn)后,遭受重創(chuàng)的日本鬼子,把時年28歲的陳文起吊在馬架子上,活活剮死。而他在遭受那連刺帶剮的一百多刀時,一面大笑,一面大罵,視死如歸,大義無悔!

      陳文起用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民族血性,告訴侵略者:中華民族不可欺!

      陳文起就義后,其妻子黃海珍帶著兩個孩子,在吉林黑龍江交界地區(qū),東躲西藏,受盡磨難,終于迎來了解放!

      1982年,陳文起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image.png

      他沒有在人間留下一張相片,但關于他的民謠,至今,仍在當?shù)亓鱾髦?/span>

山野蒼茫,歸家路遠。

兒郎此去,永不復還。

      他的尸骨、他的血性已與千千萬萬為抗擊侵略,戰(zhàn)斗在、犧牲在白山黑水的抗聯(lián)英烈一起,匯聚成偉大的抗聯(lián)精神!

image.png

▲陳文起的重孫陳禹同


03聲聲不息貨郎鼓

      《寧安縣志》收藏著一張極其特殊的相片。

image.png

      這張相片來自84年前日偽警察局的檔案,是日偽警察拍攝的抗聯(lián)秘密交通站。

      這個秘密交通站,位于今日黑龍江寧安市渤海鎮(zhèn),時稱“褚家床子”,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設立的。

      相片中蹲在地上擺攤的是秘密交通站負責人褚志遠(新中國成立后曾任牡丹江市第二任市長),而擔著貨郎的那個人,便是當年活躍于吉東地區(qū)的中共地下秘密交通員李海。

      李海,原名李招魁,“九一八”事變時,曾在王德林抗日救國軍任參謀,后回到家鄉(xiāng)馬蓮河,建立了中共吉東地區(qū)最為重要的秘密交通站。

      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兒子李昌、李斗,侄兒李發(fā)都成為中共地下交通員和中共黨員;李昌還發(fā)展了自己的兒子李信和媳婦李景芝,李景芝又發(fā)展了自己的弟弟李景忠……

      涓涓之水,匯流成河。

      李海一家人,構建了橫道河—牡丹江—寧安—馬蓮河—東京城渤海鎮(zhèn)交通線,成為中共秘密國際交通線的另一條主要支線。

      革命的一家人,常常化裝成貨郎,走街串巷,依托交通站散發(fā)傳單、發(fā)展黨員,為抗日武裝收集、傳遞情報;運送抗聯(lián)戰(zhàn)士、籌集物資和給養(yǎng)……

      李海的侄兒李發(fā),在秘密交通線上,逐步成長為中共綏寧中心縣委和中共吉東(牡丹江局)常委、工運部長,負責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與中共滿洲省委和中共吉東局之間的秘密聯(lián)系。

      李發(fā)還是中國革命史上形成最早、存在時間最長的秘密交通線(即上?!椃液印⑨恕箍凭€)的中共國際交通員。

      李海一家人,是中共寧安縣委與吉東特委、滿洲省委之間的交通員;他們行走于寧安縣委與抗聯(lián)四軍、抗聯(lián)五軍之間,成為送食物的“李麻花”“李月餅”……

image.png

      1933年-1935年,中共寧安縣委、吉東局特委機關曾遷到馬蓮河。朱守一、李范五、吳平等中共早期東北抗聯(lián)領導,都曾在馬蓮河李海的家里,以“打工人”的身份從事抗日活動。

      1935年春節(jié),李發(fā)在牡丹江執(zhí)行特殊任務后,失去蹤跡。

      1945年8月因漢奸張豁牙子、叛徒車茂仁出賣,李海被日偽憲兵逮捕,8月10日被槍殺于東京城監(jiān)獄。

      8月15日,日本投降。

image.png

▲李海的孫子、90歲的李德林(右)與筆者合影

      李海與許許多多戰(zhàn)斗于隱蔽戰(zhàn)線、犧牲于隱蔽戰(zhàn)線的地下交通員一起,用血性的忠誠、血性的年華、血性的戰(zhàn)斗,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建立了特殊的歷史功勛。


04血濃于水 同仇敵愾

      白山黑水,雪白血紅。

      這里有無數(shù)的獵戶陳文起、商人吳紹先和全家參加抗聯(lián)的李海等抗日英雄,他們共同彰顯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血性和勇赴國難的大智大勇。

image.png

▲建于綏芬河市紅花嶺的抗聯(lián)小鎮(zhèn)

      抗聯(lián)構成是多元的也是多民族的,有20多個少數(shù)民族參與其中??孤?lián)教導旅有700多人,其中約五分之二是朝鮮族或朝鮮籍。八女投江的英烈,一多半是少數(shù)民族。

      抗聯(lián)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斗爭,牽制70多萬日軍,消滅17萬余日軍、5萬余偽軍。

      在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關頭,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成為中華各民族最樸素的選擇。在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中,各民族同胞的血流在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筑起了中華民族的血肉長城。

image.png

▲筆者(右一)策劃、參與“沿民間抗聯(lián)記憶,走進英雄后人”活動

      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周保中、李兆鱗這些曾戰(zhàn)斗于日占區(qū)或犧牲于敵占區(qū)的抗聯(lián)英雄,現(xiàn)今,他們的名字已經成為黑龍江省的縣域名稱、哈爾濱市的道路名稱和公園、學校、街區(qū)等的名稱。

      陳文起、吳紹先、李海、李發(fā)……在白山黑水間戰(zhàn)斗過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用血性孕育了抗聯(lián)精神,也用生命傳承了抗聯(lián)精神。

      他們,是中華民族血性的代表!

      他們,以我們的存在而存在!

image.png

▲黑龍江省虎林市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博物館內的抗日英雄雕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圖片除特殊標注外,均為作者供圖)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文:陶一人

責編:劉雅

流程制作:高寧(見習)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
      《中國民族》雜志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民族團結雜志社主辦。作為國家民委機關刊,《中國民族》雜志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傳工作領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民族》雜志各文版均為大16開全彩印刷。《中國民族》雜志漢文版為月刊,全年共12期,單份全年定價180元;《中國民族》雜志蒙古文漢文對照版、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朝鮮文漢文對照版均為雙月刊,全年6期,單份全年定價90元。

訂閱方式(二選一):
一、郵局訂閱(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中國民族(漢文版)郵發(fā)代號:2-91
中國民族(蒙古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237
中國民族(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7
中國民族(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8
中國民族(朝鮮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392

二、雜志社訂閱(銀行匯款)
戶名:民族團結雜志社
賬號:0200 0042 0900 4613 334
開戶行:工商銀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聯(lián)行號:102100020307
聯(lián)系電話:010-58130831;傳真:010-84504624;
發(fā)行郵箱:[email protected]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