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歷來是多民族遷徙交融聚居的地區(qū)。秦漢時期的塞人、月氏人、烏孫人、羌人、龜茲人、于闐人、疏勒人、匈奴人、漢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柔然、高車、吐谷渾等,隋唐時期的漢、突厥、回紇、吐蕃、于闐等,宋元時期的契丹、蒙古、黨項等以及明清時期的哈薩克、柯爾克孜、滿、回、錫伯等族群在這里不斷遷徙融合,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
▲雪山下的夏塔古道。夏塔古道是溝通天山南北的重要捷徑,也是絲綢之路上一條著名古隘道。在這條古道上,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繪就了一幅壯麗的長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中央王朝有著持續(xù)性認同
回紇(后改名為回鶻)是隋唐時期維吾爾先民的主體。9世紀中期,隨著回鶻汗國的衰亡,西遷的回鶻人與吐魯番盆地的漢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龜茲人、于闐人、疏勒人、漢人、羌人等古代族群相互融合,形成了近代維吾爾族的主體。特別是元明時期,大量蒙古、契丹人的融入對近代維吾爾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新疆哈密民間藝人在表演十二木卡姆。(韓連赟 攝)
維吾爾人最主要的一支祖先是回紇人,雖然經過不同民族、種族的長期融合,維吾爾族的東方審美情趣一直延續(xù)至今。在集歌、舞、樂于一體的維吾爾族大型音樂套曲——十二木卡姆中,就有著許多贊美東方審美特征的唱詞。
歷史上,新疆各民族在國家、集體及個人身份認同方面與西方近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族意識大相徑庭。封建王朝時期,中國人普遍認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掌握最高權力,其他人都是皇帝的子民。這一基本狀況決定了新疆古代居民既不是西方民族主義意義上的民族,也不是神權意義上的教民。
▲《宋史·回鶻傳》中記載的周邊少數(shù)民族與唐王朝之間的“甥舅之誼”。(來源: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
歷史上,新疆各族人民對中央王朝始終保持著持續(xù)認同。比如于闐王尉遲勝將王位讓給弟弟尉遲曜,親自率領于闐兵五千,到內地協(xié)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
再如,喀喇汗王朝的統(tǒng)治者自稱為“桃花石可汗”,即“中國汗”或“東方與中國之王”“東方與秦的國王”。成書于11世紀的著名歷史文獻《突厥語大詞典》將當時中國分為上秦、中秦和下秦三部分(上秦為宋,中秦是契丹,下秦為喀什噶爾一帶),這些史實充分反映了當時新疆地區(qū)人們對中國的認同。
▲喀喇汗王朝的“桃花石可汗”錢幣。(來源: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
即便到了清朝晚期,新疆人的身份認同和思維方式也與西方民族主義有著本質區(qū)別,這一點在清朝時期維吾爾學者毛拉木沙·賽拉米的《伊米德史》中有所體現(xiàn)。作者在談及新疆少數(shù)民族時習慣于以地名稱之,將南疆的少數(shù)民族稱作為“七城”之人、“喀什人”、“和田人”等。
因此,用近現(xiàn)代西方民族主義的思維去闡釋中國新疆古代的民族關系是不符合新疆歷史事實的。
新疆文化具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特質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也是東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重要區(qū)域。在長期的歷史互動中,新疆各民族的語言、宗教乃至生產方式也在不斷演變。新疆各民族文化縱然吸收借鑒了外來文化,但并未改變新疆各民族文化屬于中華文化這一基本事實。
▲新疆吐魯番高昌古城。始建于西漢,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zhèn)。(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成書于公元1069年的維吾爾古典文學著作《福樂智慧》“以秦地哲士的箴言和馬秦學者的詩篇裝飾而成”,書中含有大量倫理道德和治國理政的箴言名句,“要仁愛為懷,保護人民”“優(yōu)良的品德乃為善之本”“信義是處事為人之本”等思想,體現(xiàn)出它同儒家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
外來宗教在新疆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也是其中國化的過程。即使是對受宗教影響較深的喀喇汗王朝、葉爾羌汗國等地方政權來說,中華文化依然對其具有根性影響。在這些地方政權中,最高權力始終掌握在大汗手中,而不是宗教特權人士手中??傮w而言,在新疆各民族文化中都擁有著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在清朝統(tǒng)一新疆過程中,吐魯番額敏和卓積極投身平定準噶爾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作戰(zhàn)中,被乾隆帝稱之為“其心匪石,不可轉移”。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柯爾克孜族民眾從英吉沙爾起兵,反擊阿古柏匪幫。1866年,阿古柏打著宗教的旗號侵入和闐,和闐軍民拼死抵抗,5萬多和闐軍民慘死在阿古柏的屠刀之下。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各族群眾夾道歡迎。清軍進抵阿克蘇,“城內纏回十數(shù)萬,則皆守城以待官軍”。
左宗棠收復新疆后,建議清朝政府在新疆設行省、改郡縣。1884年,清朝政府采納了左宗棠的建議在新疆建省,取名“新疆”,意為“故土新歸”。
▲左宗棠大軍進疆途中的馬車運輸。(圖片來源:人民網(wǎng))
由“西域”到“新疆”這一名稱的變化,反映了歷代中央王朝對新疆地區(qū)管轄的延續(xù)和深化。抗日戰(zhàn)爭期間,維吾爾族愛國詩人黎·穆塔里甫在其創(chuàng)作的詩篇《中國》中寫道:“中國!你瞧,我們就是這樣馳騁在你的土地上,每一分鐘都在保衛(wèi)著你,爭取你的未來!在世界上要建立起唯一的、嶄新的、獨立的新中國!”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作者: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司律
責編:劉雅
制作:張偉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